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2021-04-10
低欲望社會

近一段時間不知是不是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在相識的年輕人中出現了一個不應該出現的名詞:低欲望社會。

低欲望社會一詞源自在2018年出版的《低欲望社會》(大前研一)一書中。簡單來說就是年輕人欲望低迷,不願消費,不願努力,沒有上進心,沒有社會責任感,少子化,老齡化。更加直觀理解的話可以使用網絡名詞:佛系青年、斷舍離。

佛系一詞簡單理解就是:随便、都可以、無所謂、你說了算等等。斷舍離一詞原本是表示一種生活态度,即放棄一些非剛需事物,精簡生活。後經網絡衍生出:“不買立省百分百”這種消費理念。

欲望有三種概念,即juedui欲望、比較欲望、相對欲望。juedui欲望指的是人類基本的生存與生理需求。餓了要吃,困了要睡,冷了要保暖等等。相對欲望指的是生活質量的保證與提升。吃得更好,睡得更舒服,出門不用走,這些由社會紅利提供。比較欲望是人性,是深深刻在人類基因裡的。拼努力、拼學曆、拼才智乃至拼爹、拼出身。這是一種不可避免的社會必然性。

在了解了欲望的三大概念後,再回頭來看低欲望社會。日本的低欲望社會是源于20世紀90年代泡沫經濟的崩潰,産生了衰退的30年。經濟從90年代至今一直停滞不前,每年±1%上下浮動,整整30年,社會給予年輕人的幸福感與上升空間微乎其微,年輕人長時間無法感受到社會的發展和朝氣。

日本企業雇傭制度原先大多是終身雇傭制,即在正常情況下,企業需養雇傭員工一輩子,這就導緻了上層工作崗位的長期滞塞。老人不退,年輕人上不去,還要忍受職場等級的上下級壓迫。這就導緻了很多年輕人不願意就職上班,如果不幸被錄用,也不願意努力升職加薪,因為沒有空缺。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

還有一點就是日本的社會階級固化嚴重,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龍生龍、鳳生鳳,這一點在日本尤其嚴重,不能逆天改命,隻能屈服認命,不是不想努力,而是社會模式硬生生把他們打倒在地。社會無法形成流動,死水一潭,緩慢成泥,惡性循環。

這就造成了相對欲望與比較欲望無法得到滿足,隻剩下了juedui欲望——活着。沒錢了打零工,餓了吃快餐,衣服有優衣庫,不需要住房,簡易群租房就能滿足基本生活需求,沒有社交也就不會産生人情消費,每天都隻為自己而活。

現在回頭來看看中國,很多年輕人會羨慕父輩們享受到了改革開放的紅利,有着大量的社會機遇,産生了各式各樣的成功。這已經很難複制,也是現代年輕人對崗位忠誠度和熱情不高的原因,感覺社會沒有了機會,能做的隻是養活自己,隻是簡單的養活自己到哪都可以。不是不努力,而是努力再多不如别人的既有價值,不是不結婚,而是結婚的代價承受不起。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上流已經飽和,那就隻能去做個下流人,安心當個鹹魚。

乍一看似乎相同,然而中國高速發展的腳步還沒有停滞,社會氛圍還是一片朝氣蓬勃,隻是更加的有序與微觀,依舊有着大量實現夢想、改變生活的機會,社會模式依舊鼓勵打拼,憑借自身努力賺到更多的錢,達到更高的社會地位,這是社會形态的本質區别。在這個基礎上再看低欲望,隻能當作調侃或者逃避。有欲望,但自己沒有滿足欲望的能力,而這并不是社會這種外部條件滿足不了。故這不是低欲望,反而是高欲望的表現,存在比較欲望,永遠無法滿足。到這個點,才能說出那句知足常樂。

欲望是與生俱來的,餓了會哭的那種,也是人類社會進步所需要的,低欲望是被社會毒打之後産生的自我保護,既然長期不能如願以償,剩下的隻有徹底的失望和對生活的低欲望,是一種本能的自我心理的補償。如果不是欲望遙不可及,誰又願意放下。重要的是正視自己的欲望,規劃自己的理想,一腳高一腳低隻會讓自己更迷茫。

                                             (紫雲湖 楊俊)


  所有标簽  常州網絡公司中環互聯網設計制作  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9-2024 盤固集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