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2022-11-07
人生

什麼是“人”?哲學定義為“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如果一個人沒有了社會關系,無異于獨行于天地之間,沒有愛沒有怨,甚至沒有人知道他存在,那他在社會意義上也就不複存在。


當我開始了解心理學時,我越發感受到社會關系對于人的意義。《被讨厭的勇氣》裡錢德勒曾有這樣一句話,“人一切煩惱都來自于人際關系”,當時讀到我深以為然,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卻生活在種種社會關系帶來的制約中,有多少人可以真正做到無視他人眼光,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這種制約是無形的,哪怕可以專注于自身,這個社會對于那些不符合常理的人也并不足夠寬容。就拿中國社會來說,整個社會關系要求人按部就班來生活,小時候乖巧聽話,讀書時努力學習,到了青年時期正常戀愛結婚生子,重複人類生活軌迹。在我看來,這難道不是人類自己把自己物化了麼?


人的存在不僅僅是物質,還有精神上的自由。一個人從出生到行将就木,可能根本沒有人關心過他想做什麼。大家就這樣完成自己的一生,一旦有人試圖破壞規則,那他便成了其他家庭茶餘飯後的談資與反面教材,那麼,人的一生有什麼意義?每當思索這個問題,我的腦海裡會浮現出很多聲音。


《明朝那些事兒》:“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相比,其實算不了什麼。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爆裂鼓手》:“我甯願吸毒,酗酒,三十歲就家破人亡,成為别人餐桌上的話題,也不願意腰纏萬貫、油光滿面地活到九十歲,但沒人記得我。……我想成為偉大之一。”


很多人可以愛抽象的人,但是難以愛具體的人。就像我們,往往為史書或是電影裡那些英雄的故事感動不已,總覺得自己也可以為全人類人間大愛付出所有。但幻想照進現實,讓我們去幫助身邊某一個路人,太多人卻越來越猶豫。這一刻,充斥我們腦海的不是人間大愛,是真實不那麼可愛的人性,是人性裡的懷疑。幫助這個人會不會導緻自己被訛詐?導緻自己惹上麻煩?這個人是否值得自己幫助?


我們可以愛廣義上智慧善良的人們,但是難以愛身邊或吝啬或貪婪的普通人。人生而是高貴與羞恥的混合,去愛具體的人,允許我們有種種缺點,拿放大鏡去看周圍人的閃光點,而不是牢牢記住一點點瑕疵。當我年歲漸長,我看到了很多的人和事,從憤怒到能常懷悲憫之心。我常常思索,人類所具有的那些或好或壞的品質從哪裡來?是什麼讓人擁有了善良,擁有情感,同時又擁有嫉妒,擁有仇恨?心理學家研究了很多人類心理現象,但是他們沒有給出這些心理活動的起源。從人類誕生至今,無數先哲研究人與人性,卻也隻能看透而無法克服人性中的弱點。我們該如何看待人性?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


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縱使外物不全然如自己所想,但求俯仰天地,無愧于心。

                           (生産部  馬仁惠)


  所有标簽  常州網絡公司中環互聯網設計制作  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9-2024 盤固集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