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2023-08-16
狀元上岸地 一品登科村

說到我的家鄉登科村,不僅山水自然禀賦得天獨厚,文化底蘊也讓人為之一振。

 

登科村,隸屬朱林鎮唐王村,所以,說到登科村就不得不說唐王。唐王的由來有三種說法,一是因唐王山而得名,唐王山在金壇西南三十裡,有傳說是因唐太宗子葬于山左,故名俗呼唐王。第二種是據史書記載,唐朝時李世民登基後他的兄弟中有一人不服,老是與他鬧,要官要權不得安甯,于是李世民便把他分封到我的家鄉,把當地的名字也改為唐王。最後一種是金壇舊縣治曾記載着唐太宗之父李淵葬于唐王山上,土山更名為唐王山,唐王因此而得名。過去,西崗的李巷村,李姓宗祠裡供奉的祖先,便是李淵、李世民父子。古往今來,唐王就是故事之鄉,故事大王葉林生、韓獻忠就是唐王人,所以上述三種哪一種說法為準,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不過,唐王很多地名都是真實的存在,集鎮前面有前殿,東邊有馬場,目前因為黃金大農場項目正在部分拆遷,不遠還有上馬廟、下馬廟,北面叫溪北,今天薛埠河的組成部分,原來叫唐王溪,受茅山水東南流入大溪,其側有唐王鎮因名。

 

再說我們登科村,也有兩種說法,一種就是字面意思,讓人不禁想起嚴鳳英唱的黃梅戲經典《誰料皇榜中狀元》選段“為救李郎離家園,誰料皇榜中狀元,中狀元着紅袍,帽插宮花好哇!好新鮮哪!”登科源于科舉制度,通過發布科榜,即皇榜,來通知考生是否及第,所以登上科榜即表示錄用,從此步入仕途,飛黃騰達,一舉登科、五子登科,是學子們成功上岸的地方。第二種也是可信度比較高的,金壇曆史上第一位狀元張綱就從我們村啟航與歸來上岸,張綱出生在薛埠西坵村,薛埠在公路沒有發達前,都是靠船運,而唐王以前是水運的重要樞紐,張綱從小到大的考試都是第一,最後禦賜的狀元,相傳張綱狀元歸來的時候就在我們登科村上岸回了他西坵的喜歸莊園,而當時官員鄉紳村民為了迎接金壇第一位狀元,在我們村專門修建了一個亭子,叫登科亭,我們村也從此叫登科村。

 

文革之前,村中有一座大廟,聽我父親說,他的記憶裡,廟裡已經沒有了菩薩,空的,在村裡爺爺輩的人集體上工,就由他在廟裡面監督村裡比他小的孩子讀書做作業,文革開始後就被拆了。不過,後來房子建在廟址上面的于家,出了于鎖炳先生,做到了小學副校長退休。

 

學而優則仕,很多人說,讀書的終點就是上岸。比如今年高考,有家長向有關部門提出高考期間高鐵減速的建議。高考,也成為了莘莘學子們,一舉成名的契機。據攜程顯示今年寺廟相關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三倍左右,一半多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用他們的話來說——上學上班不如上香。

 

“紫綏金章八十三,衰殘不稱舊官銜,煩君寫作歸田老,野服修然坐碧岩”。對于我們來說,禅詩高手華陽老人的張綱已經修煉禅宗的至高境界:除妄念,斷俗緣,洗心淨。八十三歲的人了,還談什麼做官的事,歸隐山村寫點文字,又有什麼不好呢。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當前,以三星村、唐王村、黃金村為點的金壇鄉村文旅路線已經形成,或許未來的登科村可以以此為契機,打造拓展上岸文化,讓古老的村落與悠久的曆史文化煥發出新的生機,源遠流長。

                   (綜合管理部  蘆衛民)


  所有标簽  常州網絡公司中環互聯網設計制作  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9-2024 盤固集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