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2022-07-29
面對孤獨

上海疫情的關系,已經六個多月未見兒子了,很想念,不時就會想到他說話的神态、走路的樣子、愛吃的菜。當然他很好,有容身之所,有佳人陪伴,不過由此想到了另一個問題,那些獨身一人在上海的朋友這幾個月是如何過來的?他們在這幾個月裡是如何與自己相處的?


孤獨與生死一樣,是個永恒的話題,東方文化中有“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有“中秋誰與共孤光,把盞凄然北望”,還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西方的文化裡有基督山伯爵身陷囹圄十四年,有魯濱遜被困荒島二十八載,有《百年孤獨》中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遺傳式的避世寡居……每個人時常都會感到孤獨,有人說“高處不勝寒”,有人卻道“貧居鬧市無人問”,該如何看待孤獨,在我看來,有這麼兩種方式:不論高下,隻評短長。


以自己為坐标,正面抗争。特别喜歡海明威筆下的那位老人,看似他是與一條大馬林魚搏擊,最後隻收獲了被鲨魚啃噬的魚骨,但細想之下,其實他是與自己在戰鬥,他獨駛小舟在茫茫無際的大洋上尋找獵物,要知道此前他已經連續八十四天未有魚獲了,他對抗的不僅是大魚,還有變幻莫測的風浪,他所擁有的僅僅是一艘單人帆船,甚至返航時船槳也隻剩半截,但這些都是客觀條件,他的主觀狀态才是決定能否成功返航的決定因素。不妥協,不放棄,最後戰勝了自己。


與自己和解也是一種思路。人的煩惱大多時候并非源于不足,更多是因為不均,作為社會動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與他人比較,獨自加班時我們會想到朋友們正在狂歡,佳節獨飲時我們會想到遠方的家人們正在觥籌交錯,但其實想明白一個道理,或許就都能放下。“有人星夜赴考場,就有人辭官歸故裡”,白居易說“見苦方知樂,經忙始愛閑”,陶淵明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放下他人,拿起自己,選擇與自己和解,種些自己喜愛的花草,做些自己愛吃的飯菜,讀本想看卻一直未看的書,一口氣看完期待已久的電視劇,凡此種種都是在戰勝自己。


孤獨這個命題太大,他一定會陪伴我們終身,我也會持續的思考,今天權且寫到這,與各位看官分享,共思共勉!

                     (供應物流  吳文英)


  所有标簽  常州網絡公司中環互聯網設計制作  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9-2024 盤固集團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