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NEWS CENTER
2021-01-06
東坡居士

詩詞百家,我欣賞的便是東坡居士蘇轼。他才華出衆,這自是不必多言,誰上學時還沒背誦過幾首他的詩文?隻是在年少閱曆尚淺的時候,我不能理解其他詩人的滿腔報國熱情,讀不懂他們詩詞裡對自身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感慨。這時候蘇轼這獨一份的豁達就顯得尤其不一樣了。

初中學到《定風波》時就極為喜愛蘇轼,“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這句子我記了好多年。當時隻覺得這句子很美也很酷,後來漸漸懂得生命世事無常,很多你以為過不去的大事,放到一生的長度來看,也不過玩鬧一般罷了。

談到蘇東坡,很難不去了解另一位對他一生産生重大影響的文人——王安石。《蘇東坡傳》裡對王安石新法下人民生活的艱難有細緻詳盡的描寫,在讀之感慨人民生活苦難深重的同時,我對王安石這個人充滿了負面的看法。這種先入為主的印象,讓我在後來看到一些對變法持正面評價的聲音時,着實覺得困惑無比。在我粗淺的認知裡,事情與人物都簡簡單單有好壞之分,而我無法判斷他的所作所為。在了解了變法更多的細節後,我終于釋然。北宋國力衰微的同時,又面臨北方外族侵擾,這是事實,王安石所想也是宋神宗所願,皆是富國強兵而已。曆史其實無所謂真相,王安石之變法不可說不是一次偉大的嘗試,他的初衷也不可謂不是為國為民。至于這變法的後果,不是當時的人所能左右的。

在變法初期,蘇轼激烈地批評新法,而反對派司馬光掌權時,蘇轼也并不贊成司馬光盡廢新法的做法。可以說這也直接導緻了他一直被貶谪的命運,那他為什麼這麼做呢?因為他永遠站在人民的立場上,他看到新法中的弊病,看到人民的苦難,但同時他也能看到新法有利于百姓的地方。許是因為宋太祖曾立下祖訓,“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宋朝的局勢變化,黨派之争并不會讓當權派整死自己政見不合的人,往往更多的是貶谪。也正因為此,兩邊不讨好的蘇轼雖一生經曆多次貶谪,被越貶越遠,他還是健健康康活到六十多歲,并為後人留下了無數燦爛的詩篇。

烏台詩案是蘇東坡人生的又一轉折點,烏台即禦史台。北宋的禦史彈劾蘇東坡寫反詩,批評新法,對先帝神宗不敬。他雖因詩而受牢獄之災,剛剛出獄立即又賦詩兩首,連他自己都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藥!”。不同于我們現在的寫點文章就抓耳撓腮,寫詩能帶給他的是快樂,是直抒胸臆的暢快。

蘇轼始終打動我的,是他對待生活始終豁達樂觀的态度,是他身在官場時刻把人民記挂于心的責任感,還有他在無論身在何處都保持的好奇心與探索欲。世人皆知他“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你們可還知曉“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筍焖豬肉”?早在幾百年前,這位“吃貨”蘇先生就開始吃生蚝了。他不是第一個吃西紅柿的人,他隻是第一個吃了羊蠍子。

在這篇文章裡,我沒有寫蘇轼的出生地,沒有寫三蘇同年考中進士的輝煌事迹。我希望更多人看見才名與輝煌背後,那個真實的他。我們都讀過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在第一個妻子王弗故去十年之後,他還能記起妻子的音容笑貌。蘇轼的詩文中很少有這種無比哀傷的語句,也正因為此,我看到了他對妻子的深情。

                                                   (本埠生産 馬仁惠)


  所有标簽  常州網絡公司中環互聯網設計制作  免責聲明  CopyRight © 2019-2024 盤固集團 版權所有